2013年1月27日 星期日
Last Resort終極審判-女人萬萬歲
這劇在第一季結束,個人覺得是預想得到的事情,因為牽扯到了太多敏感話題與太多的衝突矛盾。叛國、真相、民主、榮譽、求生、背叛、金錢、政治、利益,通通糾葛在一起,加上編劇給每個角色有很大的揮灑空間,造成了「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有理說不清的混沌局面。
硬要在第十三集結束,個人覺得有太多斧鑿痕跡,但也並非完全不合理,編劇已經為了所有角色的行為做了事前的鋪陳,能完成這樣不可能的任務,應該也要替編劇鼓鼓掌了。至於如何完成,編劇可能是要跳脫我們既定的思維去思考如何解決這樣棘手的問題,所以個人覺得這劇中,反倒是女演員的表現要搶眼,且更關鍵。
個人一開始就對副艦長Sam的妻子(Jessy Schram)的演出,印象就非常深刻,而最後一集,五位女演員更是發揮了扭轉乾坤的戲碼:ㄧ個主控聖瑪麗娜島雷達站,交換關鍵情報;一個救了士官長,並且殲滅敵人;一個阻止了可能沒完沒了的殺戮;一個公開真相;一個槍殺了始作俑者!
雖然個人曾經說過中間幾集似乎沒那麼好,但完美的結局彌補了不少缺憾,個人覺得還是值得一看的喔。個人也希望Jessy Schram,在演完這部戲後,能在「Once Upon A Time」(傳說)中,多看到所演的「灰姑娘」角色喔,目前只有一筆帶過,當然也是悲情角色,整個故事鋪陳都還沒看到呢。
Teen Wolf少狼-高中生的狂與戀
看慣了很多重口味的影集,尤其是關於超自然的影集,很驚喜地發現,現在還有那麼像高中的高中生活的影集,就算是生澀的愛情,也是那麼清純可喜。要知道,現今很多校園影集,也已經被渲染成五光十色了。
當然,這是關於狼人的故事,但是主角為高中生,成為狼人中的少狼,因此保留了不少高中生應有的生活,尤其像是課堂上的點點滴滴,而整個劇情鋪陳也就顯得沒有太多的驚奇的事情,這點個人倒是覺得不是缺點,而是應該鼓勵的,因為這是為了讓劇情中超自然生物的劇情,與平凡的現實生活做個平衡,才不至於讓人難以接受。
個人覺得,第一季比第二季來的好多了,有時候這算是「好萊塢式」的老毛病了,第二季總是死更多人、更離奇、更衝突、或者更壓抑,但這也往往成為這影集是否好看的關鍵;現在有大量的影集撐不到第二季,能到第三季的算是還不錯的了。舉例來說,第二季最大的轉折在第七集就見真章了,兩個男主角從此一直打壓到第十二集才大逆轉,而其中埋下的伏筆,多如天上繁星。反觀第一季的大轉折在第九集才出現,過程也沒那麼血腥與離奇,伏筆也不過一兩 個。可以這樣說,第一季雖然沒有太多令人驚嘆的表現,但是餘韻留存,讓人很想繼續看下去;而第二季太多驚奇的事件,若非兩個男主角拉抬場面,有時錯愕到讓人難以忍受。
倒也不是說第二季全無可取之處,第二季理所當然地把「少狼」更進一步的成長,變得更成熟、更智慧、也更圓融,而現實生活上,為了朋友犧牲了很多時間與精神,也理所當然地快被當了三科,老實說,這也很恐怖,說不定比怪獸還要恐怖多了。且,編劇把兩男主角打造成中流砥柱的精神沒變,讓第二季還很有看頭,尤其越來越多老奸巨猾的人物出場,無論武力、權勢都差一大截的主角,夾縫中求生存還能在最後大逆轉,真的很佩服,第二季最後一集的那兩場,真的令人驚艷。除了那個到現在還不知道是什麼的Jackson,沒辦法,人帥就有這個好處,戲份多到有些礙眼,不過,也被編劇編的亂七八糟的,算是正負相加等於零吧。這情節讓我聯想到「七龍珠」,變化比超級塞亞人還要更快、更大、更戲劇化。至於其他角色的表現,也有一半的原因是由於編劇造成的(如匪夷所思的夢、大復活等等),個人目前持保留的態度,且看後續發展吧。
總之,個人是很喜歡這個影集,但對於第三季很憂心,因為前兩季的的惡勢力很多都殘存,加上越來越多的人物與不明勢力湧現,內憂外患接踵而來,無論角色戲份或是劇情鋪陳來說,都是對這影集很大的負擔與挑戰。
2013年1月14日 星期一
Body of Proof逝者之證(一二季)-推薦
這裡先評論第一與第二季。
這劇有點類似「妙女神探」,不僅主角是女性,也有女法醫,但風格大不相同。「妙女神探」是偏向女性的、柔性的影集,連劇中所有男性都柔化了,到了第三季更是明顯,反倒是Rizzoli警探來詮釋剛性的一面。此劇特點到是不是那麼特殊,而是各個角色都詮釋的很好,主角Dr. Megan Hunt(Dana Delany扮演)屬於外柔內剛、急公好義的角色,與女上司Dr. Kate Murphy(Jeri Ryan扮演)同樣表現出剛柔並濟的現代女性角色。而此劇中的警探們,無論男女,也都表現出幹練、機警、充滿正義感的角色。
法醫兼偵探還要兼顧離婚後正在青春期的女兒,這樣的影集絕對是多彩多姿的。Megan的氣質像是高中 老師,就算重大案件,也總是不疾不徐,按部就班的達成任務;也像是「超感警探」主角Patrick Jane招牌的冷哼表現出莫測高深的樣子,Megan也時有兩哼表現智慧或懷疑的樣子。
然而,有時後,處理屍體的畫面上,很不避諱地呈現血腥與真實的一面,有些甚至比「識骨尋蹤」還要來得怵目驚心,這是比較特別的一點。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各個演員演得都很到位,以致於顯得很真實的關係,劇中諸多如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悲情,也格外令人感動,這也是個人看了諸多警探、法醫或醫生影集中,少數比較能觸動心弦的影集。
對於劇中愛情故事來說,是不是象徵魚與熊掌不可兼得,還是作為影集中反差的效果,如同「妙女神探」般總是戲劇性的終止,雖然不是重點,但還是遺憾。所以希望,未來影集的發展會有些比較美好的愛情結局出現。
Once upon a time傳說(第一季)-童話雙重奏
這部影集說起來也不算原創,但是把現在與過去混搭加上童話改編,變成很有創意的的影集。
首先,這劇名翻譯成「傳說」,個人覺得還不如直譯成眾所皆知的「很久很久以前」會比較恰當吧。有翻譯成「童話鎮」,主要是因為事件發生地所在的關係,但是,這相較於Haven「港灣」這影集確實全部都發生於港灣的情況來說,這影集有很大部分是敘述童話故事的,並非只有在童話鎮。話說回來,兩影集的女主角氣質也很相近喔。
劇情的安排也別具巧思,雖說,現在與過去(或者說童話世界)時空交錯也並非獨創,但要表現的絲絲入扣,宛如雙重奏般,也並非易事,常常會有讓人感到雙重陶醉或者雙重震撼的感覺,尤其第一季最後,出現不同人物的交錯,令人絕倒。而童話故事不僅改編,與現在也不僅僅只有時空交錯而已,童話故事的編排是用回溯的方式,分段連接,與現在的連續方式,有很大的分別;而改編之大,甚至要回想一下才能了解此時此景到底為何。
第一季的主軸是白雪公主與白馬王子與其後代跟邪惡皇后的愛恨情仇,外加法力無邊的黑巫師。其他出場的童話人物有糖果屋兄妹、蟋蟀吉米、木偶奇遇記、美女與野獸、灰姑娘、小紅帽、愛麗絲夢遊仙境、神燈精靈等。儘管童話劇情已經改到令人驚喜的地步,但是有些情節依然可以臆測(無論現在或過去),這當然是難以避免的事情,能讓人耳目一新的應該就是現在版的童話鎮故事了,尤其白雪公主與白馬王子的悲情故事、兩個母親與小孩的拉鋸戰。
「王子與公主永遠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是很多童話故事的最後一句話,但這影集中,「永遠」似乎遙不可及。不僅「王子與公主是否永遠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邪惡皇后是否「永遠」邪惡?「永遠」過著空虛寂寞的日子?都在現實中產生問號。這齣戲就是要帶給觀眾這樣的想法,至於正義是否得以伸張,可能就非這個童話世界所表達的重點吧。
所以,如果想要不一樣的童話故事,或者想要來點像是「史瑞克版」的各種童話人物混搭改編,這部影集是個不錯的選擇。
2013年1月8日 星期二
Haven港灣(避風港)-第三季結局的震撼
看了第三季的最後兩集,很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心中的震撼。雖然之前已經預知結局可能是「驚人的、傷心的」,但看過之後心中五味雜陳,很難只是用這樣短短的話來形容。
在不透漏劇情的情況下,還是有三個方面可以討論的:
一、
可以做到什麼地步或程度來表達你對他的愛?Skinwalker為了愛,殺害了很多很多無辜的人,這樣應該也是愛吧,可是這樣瘋狂、濃烈、無人性的愛,相信沒有人可以受得了!最後的結局,同樣也讓男女主角陷入瘋狂,其實不只他們,連其他人也受到影響,都使出了終極手段或不惜暴露秘密企圖來挽回局面。為了愛,在絕境之下,試圖保持理智或做出理智的行為,真的很不容易。由於這一連串的神秘事件,很難斷定最後他們的所作所為是否正確或合乎法律道德,但至少個人覺得很合情合理,且感情濃烈到令人鼻酸。犧牲更是一種無與倫比的愛,男女主角各做出為了對方的犧牲,這更加令人動容了。
二、
愛的力量。第三季到最後,其實有點玄了,不過,神秘本身不是也是很玄嗎?沒有人能否定愛給人力量,但是要怎麼計算?就像前面所說的,要做到怎樣的程度才算是愛,而他人無法接受的愛,也算是愛嗎?老實說,這應該不是本劇所要探討的問題,而是留給我們去思考的問題,因為很多事情無法解釋清楚,或者說,只能會意而不能言傳。
三、
規則是註定被打破的。27年的循環,至今還是沒有得到正解,但其實在1955年開始,就已經隱藏了變數,注定這循環並非能永遠持續下去的。最後的結局,個人覺得很可能是編劇對於「規則」二字的反諷吧,直接挑戰規則本身,雖然要到第四季才能知道結果,但是目前看來打破規則的代價是非常悲慘的。但,也並非絕對如此,要知道這劇中有那麼多的神秘「麻煩」,隨便湊幾個就可以解決這種事情,或者乾脆新增一個新的「麻煩」也可以的,但我傾向相信男女主角本身或許可以解決的吧。
個人說過,這是個需要「細火慢燉」的影集,看這部影集,耐心是絕對必要的。要知道各種光怪陸離的影集多如牛毛,在劇情一直撲朔迷離的情況下,要連看三季才能了解個「大概」(還有很多迷團還沒解),真的要很沉住氣才行;而在最後的十分鐘,把三季的始末做個交代,又不會讓人無法置信,這編劇的功力實在了得。
2013年1月4日 星期五
Breakout Kings脫獄之王-重口味的逃犯心理影集
這影集喜愛的人不少,在美劇盒小品也有專文推薦,個人覺得也算是個不錯的影集。
故事內容是敘述利用罪犯抓逃犯的非正規方式,只要抓回一次,就可以刑期少一個月,但是要是脫逃,刑期加倍,牢房也不再是低度監管的監獄;就算是證明脫逃之虞,就永不錄用了。簡單吧,單單這樣的主題就夠吸引人的了。這非正規組織的成員包括:法警Charlie Duchamp(Laz Alonso扮演,僅第一季)、法警Ray Zancanelli(Domenick Lombardozzi扮演,警徽到第二季才拿到)、曾是神童兼精神分析與行為分析醫生的罪犯Lloyd Lowery(Jimmi Simpson扮演)、曾是黑幫組織老大之罪犯Sean "Shea" Daniels(Malcolm Goodwin扮演)、曾經是賞金獵人的追蹤高手罪犯Erica Reed(Serinda Swan扮演)、電腦專家Julianne Simms(Brooke Nevin扮演)。就這樣,兩個法警,一個平民與三個罪犯組成的團隊,抓回了不少逃犯,成果非凡。
有人想逃嗎?當然。之中,被查出有大量不明金錢帳戶的美女,抱歉,回監獄。把餐刀藏在襪子裡,抱歉,回監獄。前兩集,證明不是規則不是玩假的,而這兩個法警也不是好惹的。
個人欣賞在這不是很合理的架構上,將情節努力合理化。這絕大因素要歸功於Lloyd,因為雖然用罪犯的思考方式才能確切知道逃犯的目的在哪,但是原因卻也有千百種,沒有他,很多逃犯都逃之夭夭了。而劇中有些原因實在很匪夷所思,卻又合情合理地令人不得不佩服。
話說回來,個人不欣賞的是口味太重了,每次逃犯都殺人,而且大多不只殺一個人,各個心狠手辣,殺害父母或子女這種泯滅人性的也不在話下,縱使有替天行道的逃犯,還是有誤殺(不是誤傷)無辜路人的時候。而劇中的插曲,有人利用他們找出敵人,打成重傷(最後還是死了)。如果說為了營造氣氛,這手段也為了下的太重了吧。更何況,面對那麼多的重罪犯,三個罪犯常常手無寸鐵地追捕逃犯,第二季開始,三番兩次就遇到生命危險的驚險時刻,為了一個月刑期連命都不要了,這是比較不合理之處。再看下去,也有好幾次,為了讓他們三個自衛,給過他們不只一次的手槍,這是不合理之二。原因很明顯,第一,這是不合法的,第二,他們三個是否都有接受過正規射擊訓練,「不教而殺謂之虐」,如果沒有,那麼走火誤傷自己或隊友,或者因為有武器在手,產生自大的心理與凶手對峙,都可能造成很嚴重的事件。好在,Lloyd似乎還沒有拿過手槍的時候(除了第二季最後),算是比較合理的。附帶一提的是,第二季最後,逃犯死了!這個極具震撼的結局,反倒令人期待第三季怎麼接下去。這口味雖重,但也是情理之中吧。
當然,也許是我雞蛋裡挑骨頭,看戲不用太認真。
總之,個人也推薦這部有內涵又不用動太多腦筋,有娛樂性又不會流俗的影集。
故事內容是敘述利用罪犯抓逃犯的非正規方式,只要抓回一次,就可以刑期少一個月,但是要是脫逃,刑期加倍,牢房也不再是低度監管的監獄;就算是證明脫逃之虞,就永不錄用了。簡單吧,單單這樣的主題就夠吸引人的了。這非正規組織的成員包括:法警Charlie Duchamp(Laz Alonso扮演,僅第一季)、法警Ray Zancanelli(Domenick Lombardozzi扮演,警徽到第二季才拿到)、曾是神童兼精神分析與行為分析醫生的罪犯Lloyd Lowery(Jimmi Simpson扮演)、曾是黑幫組織老大之罪犯Sean "Shea" Daniels(Malcolm Goodwin扮演)、曾經是賞金獵人的追蹤高手罪犯Erica Reed(Serinda Swan扮演)、電腦專家Julianne Simms(Brooke Nevin扮演)。就這樣,兩個法警,一個平民與三個罪犯組成的團隊,抓回了不少逃犯,成果非凡。
有人想逃嗎?當然。之中,被查出有大量不明金錢帳戶的美女,抱歉,回監獄。把餐刀藏在襪子裡,抱歉,回監獄。前兩集,證明不是規則不是玩假的,而這兩個法警也不是好惹的。
個人欣賞在這不是很合理的架構上,將情節努力合理化。這絕大因素要歸功於Lloyd,因為雖然用罪犯的思考方式才能確切知道逃犯的目的在哪,但是原因卻也有千百種,沒有他,很多逃犯都逃之夭夭了。而劇中有些原因實在很匪夷所思,卻又合情合理地令人不得不佩服。
話說回來,個人不欣賞的是口味太重了,每次逃犯都殺人,而且大多不只殺一個人,各個心狠手辣,殺害父母或子女這種泯滅人性的也不在話下,縱使有替天行道的逃犯,還是有誤殺(不是誤傷)無辜路人的時候。而劇中的插曲,有人利用他們找出敵人,打成重傷(最後還是死了)。如果說為了營造氣氛,這手段也為了下的太重了吧。更何況,面對那麼多的重罪犯,三個罪犯常常手無寸鐵地追捕逃犯,第二季開始,三番兩次就遇到生命危險的驚險時刻,為了一個月刑期連命都不要了,這是比較不合理之處。再看下去,也有好幾次,為了讓他們三個自衛,給過他們不只一次的手槍,這是不合理之二。原因很明顯,第一,這是不合法的,第二,他們三個是否都有接受過正規射擊訓練,「不教而殺謂之虐」,如果沒有,那麼走火誤傷自己或隊友,或者因為有武器在手,產生自大的心理與凶手對峙,都可能造成很嚴重的事件。好在,Lloyd似乎還沒有拿過手槍的時候(除了第二季最後),算是比較合理的。附帶一提的是,第二季最後,逃犯死了!這個極具震撼的結局,反倒令人期待第三季怎麼接下去。這口味雖重,但也是情理之中吧。
當然,也許是我雞蛋裡挑骨頭,看戲不用太認真。
總之,個人也推薦這部有內涵又不用動太多腦筋,有娛樂性又不會流俗的影集。
Last Resort終極審判-雷大雨小的軍事政治戲
首先,個人覺得「Last
Resort」翻譯成終極審判,實在錯得離譜,顯然這是中了大螢幕那些「終極XX」遺毒,resort怎麼翻都跟審判沾不上邊,縱使看過影集的人也知道只有一集關於審判,其他反倒通常都是「未審先判」了!直接翻譯的話,個人認為可能是「最後的憑藉」或「最後的依靠」。或有翻譯成「破釜沉舟」,倒是很貼切,而「沉舟」也可比喻成潛艇,算是一語雙關。
這個故事開始是一艘美國核子潛艇「科羅拉多號」接收臥底在巴基斯坦的海豹隊員,不久被告知要用核彈攻擊巴基斯坦,問題在於使用的是備用且較不安全的頻道所下的指令,艦長要求使用安全頻道卻被本國的艦隊攻擊差點沉沒,不久,巴基斯坦被它艦用核彈攻擊,「科羅拉多號」潛行到一個擁有北約雷達設備的小島,正式與美國政府對峙,甚至發射核子導彈以求生存、正義與榮耀。這段驚心動魄的過程,讓我回味再三。也很顯然地,這是個有關軍事、政治、人性等等複雜的假想影集。這讓我想起了日本1988出版的「沉默的艦隊」,也有類似的情節。
其中有太多嚴肅有敏感的議題,像是愛國,單單這主題,講個三天三夜也講不完,所以雖然這些議題都很重要,但是非個人所要談論的重點:劇情。個人覺得到第五集是最好的看分界點,第六集開始走下坡。第一集熱血沸騰式的開場就不用說了。第二集空降部隊襲擊,很合理。第三集為了營救3水手跟當地黑幫妥協,以減少樹敵的方式,但最後還是失敗了。第四集有心理障礙的水手企圖叛逃。第五集與美國政府談判加上潛艇的驚險任務,你來我往,實在精采。第六集全部的人都被下藥!第七集士官長被凌虐,竟然到第十集才回來!第八集政治操弄的地方審判。第九集探親家屬的船竟然會被巴基斯坦海軍俘虜。第十集竟然會有兩個人就想要到他國救人的情節。並且還有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談判。
在領導管理上,也陷入困境,一開始還可以關進牢,但事情越鬧越大,甚至有強姦的情形發生,最後甚至槍決、鞭刑。好像是惡性循環,看這部戲,一直都很緊張、焦慮、痛苦、無奈、甚至荒謬,已經快把之前界定的主題給模糊了,人性的價值觀也快要消磨殆盡。
再加上觸及敏感的政治議題,若劇情沒有能快點將「公平正義」付諸大眾,很可能會讓本劇無疾而終。我想這也不是喜愛這部影集的人所樂見的。
Terra Nova史前新紀元-複雜人類入侵恐龍世界
人類是當今的萬物之靈,一直以來都對著上一代主宰地球的恐龍世界有著惺惺相惜的憧憬,就連小孩也抵擋不住這些生物的神祕力量。自從侏儸紀公園的狂熱之後,直到近年才開始有類似時空背景的影集出現,其中的原因,我想可能是因為動畫成本太高吧。近年電腦軟硬體設備成本大降,才有從大螢幕轉戰小螢幕的商機出現。
「Terra Nova」史前新紀元,敘述未來人類的生存環境惡劣,不僅空氣品質渾濁,資源也消耗殆盡,等於是苟延殘喘地生活。幸好,西元2142年,科技的昌明發現了一個時光隧道可以通往六百萬年前的恐龍時代,又不會改變現在的平行空間。雖然這是個單向的旅程,也是人類最後的希望。總之,這是恐龍與人類一起生活的假想影集。
但,若是認為介紹恐龍會佔很大比例,或認為會得到很多恐龍的相關知識,那就大錯特錯了,相較於動物遵循弱肉強食的簡單自然法則而言,人類顯然複雜太多太多了。科技的發達,不代表人類智慧與文化也大大進步,在劇中,人類會因為各種理由,欺騙、搞破壞、組織犯罪、偷竊、出賣、甚至殺害親朋好友,也會為自己的私利消滅物種以獲得資源。其中最具代表的人物,個人覺得反而不是主角,而是科學家。
沒有科學家,就沒有時光隧道的希望廣場。但劇中的科學家除了那位有多種博士學位兼醫生兼母親兼好妻子角色之外,其他著名的科學家,居心都不良。一開始推薦這位女醫生的科學家Malcolm只是因為對這位曾是同窗的女醫師有好感,想藉由他丈夫在監獄的關係,能得到進一步的交往機會,沒想到他丈夫逃獄也跑到這來;這還算比較正常的。第四集的科學家太過自負,沒有報備與預防措施,導致病毒擴散,差點造成無法挽回的局面。第八集地理學家Ken Horton其實是助手,真正的他很早之前就已經被助手殺死了,為了隱藏這個秘密還想殺害更多的人。至於一直失蹤的Taylor指揮官之天才兒子Lucas,為了母親的事件,變得偏激又瘋狂,發明雙向時光通道,為了私利而殘害物種、屠殺同胞!所以,最後,男主角為了保護家園,不得不炸毀希望廣場。這種人類無法掌控的科技文明,沒有還比擁有的好。
雖然該劇有很多遺憾、複雜、感傷的劇情,讓人無法有太多的感受去體驗這人類新樂園,至少至少這也算是個用意良善的嘗試。無論有沒有下一季,季終也算是個美好的結局,個人覺得還是值得一看。如果真有第二季的話,期許能對這充滿希望的新家園能帶來更多的希望、驚奇與喜悅,因為老實說,敘述人類黑暗面的影集太多太多了,連在新天地也搞這一套實在是夠了。
2013年1月3日 星期四
Main Crime重案組-剛柔並濟的清新警探劇
這是著名的警探劇「The
Closer」(結案高手)的延伸劇。原主角Brenda在前劇的最後一集,調升到地檢署調查部主管,改由原本一直相處不是很融洽的F.I.D.(武力使用調查部)的Raydor隊長接任重案組。
兩個隊長相處不融洽的主因是對事情的態度與看法不同,一個快意恩仇,不拘法規辦事,一個謹遵法規,中規中矩。簡單來說,一個剛,一個柔;一個火,一個水。所以可以想像,新任的組長辦事態度一定跟前任的不同。一開始,可能以為組長太溫柔,不管事,後來才知道這位隊長之所以是隊長,辦事能力也是一把罩。只是讓觀眾那種熱血沸騰的辦案手法少了很多,但也多了一些智慧與圓融。
而前劇最後一集中,那個被父母拋棄的Rusty,也成為主要配角,因證人身分而暫時寄居在隊長家中。而兩人相處到與所有重案組的相處、與找尋父母的過程,也是本劇重點之一,所以也多了一些青少年問題的主題與清新、感人的劇情。附帶一提,Rusty的母親叫做Sharon,跟重案組隊長同名,算是註定的巧合吧。
或許,這部戲,「妥協」的成分居多:與Rusty各種相處下的妥協、與下屬之間的妥協、與罪犯的認罪協商、與上司的妥協(原本希望是調升而非轉調)等等,雖然看似無奈,但不也更寫實,更能體會其中處事的智慧嗎?像是副隊長因理念不和,意興闌珊想離職,跟隊長有一段談話:副隊長:「整件事情都遭透了。」隊長:「是有一點,我懂。聽著,為什麼不在重案組留下來,直到你發現某個地方是可以完全公平地工作為止。考慮一下吧。」這是多麼睿智的話啊!
前任Johnson隊長打造出來的鋼鐵團隊,遇上了外圓內方的隊長,剛柔並濟的辦案方式,別樹一幟,頗有看頭。加上青少年Rusty,整部劇營造出比較平易近人,又有意義的影集。推薦喜愛警探劇的人可以觀賞喔。
Revenge復仇-每況愈下的復仇計畫
說是現在版的「基度山恩仇記」,但劇情已大不相同,像的部份也只是皮毛罷了。劇情是敘述一個女孩為父親復仇的故事。一個看似簡單的情節,想當然,編劇一定會複雜化:原本復仇大計順利進行,但出現第一個重大轉折,原本冒充的身分,竟然以自己的身分出現。第一季最後,以墬機告終,這種「爆炸式」當做最後的情節,已經屢見不鮮了,最近非常流行,像是「第十三號倉庫」、「妙警賊探」等等。老實說,個人有些擔憂,怕是墮落的開始,果不其然,第二季開始,每況愈下。
個人覺得,編劇所要表達的是:復仇是不對的,是不好的,是不健康的。所以,冒充的身分以自己的身分安居立業,與昔日戀人共築愛巢;墬機又大復活的情節,等同「Gossip Girl花邊教主」的八卦橋段;好友的大好基業要送入獅口,說是有木馬屠城之計,但是扮豬吃老虎的幼獅竟然已先找到死穴,讓自己動彈不得;昔日青梅竹馬的戀人因為天真無邪到令人無法置信的關係也陷入危機,真令人懷疑他開的是單純的早餐店而不是酒吧;背後的邪惡組織一直不知道要做什麼,到目前為止也只是露個臉,說些無關痛癢的話;主角終於找到託付終身的人,但似乎沒那麼單純(PS:一定是、肯定是、絕對是)。加上冷酷母親與打破沙鍋問到底的作家,第二季的情節似乎已經失控到編劇都不知道要怎麼收拾的境界了(PS:像作家的問題就給隨便唬爛過去了)。
說是「暴走」也不為過了。復仇大計整個都走樣了,女主角整個變弱了,在此千頭萬緒之際,竟然會編得這麼莫名奇妙,實在令人大惑不解。目前這部戲就像是「逃獄」一樣,情節複雜到無法想像,但合理程度卻沒有同比例增加,如果沒有能好好收拾,勢必觀眾流失的更快。
真是可惜,有好的開始,也有好的劇情鋪陳,但是為了典型的商業模式「簡單複雜化」給搞砸了。所以,個人不怎麼推薦看這部已經變形的復仇,但若想知道編劇可能想要表達的「復仇是不對的,是不好的,是不健康的」這樣富有教育性的主題,那麼本劇應該首選了。
Continuum超越時間線-未來與現在於溫哥華結合
十年前因緣際會去了一次加拿大溫哥華-曾經被公認為最適合人類居住的都市,從此念念不忘,因此看到本劇拍攝地點是在溫哥華,讓我倍感親切與喜悅。
老實說,那麼大的都市,限於旅遊時間關係,瀏覽的地方並不多,加上已經有十年了,幾乎沒什麼印象了,但那種海邊清新的味道與簡單俐落的質感依舊感覺的出來。而,是同樣是穿越劇,質感就是不一樣。
西元2077年一些恐怖組織死刑犯臨死前傳送到2012年,企圖改變世界,不過,被傳送的人還包括一個CPS(類似警察組織,不過是企業經營的)人員Kiera,繼續追捕他們。眼尖的觀眾應該注意到,其實被傳送過去的CPS應該還有一個Elena,不知道是不是是因為時間差的關係還沒到達?
個人所謂的質感,並不只是簡單俐落的街道與劇情,還包括各種細節,而且是那些合乎觀眾對於未來期待的細節,如:會自動走動與發出槍聲、閃光的玩具小兵,隱藏在手中的手機,用唾液就可以在家中浴室鏡子查出懷孕的細節,自動噴灑均勻的眼影等等,更不用說那件堪稱無敵的CPS戰衣(除了怕電),可以傳送接收處理各種訊息、變色、隱形、發電、破解密碼、防彈、甚至防護罩等等。而為了簡化執法流程,CPS人員也被植入不少液化晶片,讓眼睛可以及時分析所看的人事物,腦中可以上傳與接收資料。
如果還沒看過的人,就不要看下去了,因為以下會有劇透。總之,個人很推薦渴以看看這部影集,沒有太多深奧的情節,稍有一些感動與啟發,也足以令人再三回味。
暫且不說這些天馬行空的設備,值得推薦的是主要的劇情安排。雖然一開始有些老套,但是幸好編劇沒有太著墨於此,一下子就帶過去了,中間的過程,就像是兩個拼圖,各在影集中呈現2077與2012的故事,卻都可以巧妙的連起來,也許是情感,也許是未來科技,也許是人。而拼到最後,兩張拼圖原來是上下部份,我想這就是這劇「Continuum」原本的意思-連續,的由來。有網友認為,雖然看似屬於「你現在的旅程是未來的一部份,也就是說,這些事情以前都曾發生過,你只是在重溫它們而已。」的穿越時空理論,但可以改變過去的事情的強度,把傷害降低。我不知道這個想法從哪邊看得出來,基本上,對此影集來說,個人是比較宿命的。
在2077的世界中,也並非美好的,由於人口爆炸,資源短缺,貧富差距加大、債務永遠還不清、連糧食價格都節節上漲、「飢寒起盜心」動亂事件層出不窮,公民權、政治、經濟都集中在企業集團手中。看到最後,都快要同情恐怖組織「Liber8」了。真不知道在最後宿命與悲觀的氣氛下,下一季會有什麼驚人的發展?
The Newsroom新聞急先鋒-專業正義的政治喜劇
這部影集造成不少轟動與迴響,看過的人都讚不絕口,雖然這是個節奏明快的政治影集,但以專業、真實、正義的角度著手,我想除了劇中被揶揄或批評的對象,絕大多數的人應該會喜歡。
關於專業,據網路上很多專業工作者來說,有關新聞播報的過程,有很多正面的評價,甚至對於目前新聞環境也有些反省,由於這部份並非個人所長,可以看網路上的評論而定。個人覺得,專業的新聞,也勢必集合很多各種專才與設備來呈現當代科技的即時新聞,而劇中,以巧妙的方式,在不同的集數上面,剖析了播報的過程,看過這些評論才知道,原來播報一個新聞真不簡單啊。
「真實」才是本劇所要探討的重點,而且影集也是以這2年發生的大事件來做文章,其真實性自然備受矚目。以第一集的墨西哥灣鑽油平台爆炸漏油事件來說,真實就是找出事件的嚴重性!而不是依照他人的報導而報導。第四集的美國女議員遭槍擊事件,真實就是不是以訛傳訛,必須由專業醫師認定才能宣告死亡!第五集的2011埃及革命,真實就是冒著生命危險、打斷手、打破頭也要報導的真相!至於第六集的311日本大地震與大海嘯導致福島核能外洩的事件,則是對「真實」的批判,個人覺得值得進一步來討論。
朋友間的內幕消息,能不能當作真實的新聞?財經主播本著新聞正義的態度,公開內幕消息,就算得不到證實,還是要爆料,這樣算不算是真實的報導?這有幾的層面,第一,朋友間的信任,值不值得因為一篇報導而破壞殆盡?第二,若我們單單只看新聞,這樣的新聞怎麼看都是誤導與「不真實」,只有知道內幕的人才知道真實面,那麼這樣的報導完全破壞新聞的專業與公信力,絕對不是專業的新聞工作者應該做的事情。第三,儘管後來該報導已經被驗證,但老闆與主管想出利用聽錯日語的方式,企圖挽回新聞專業、聲望與那位日本工程師的工作,這樣的方式是否妥當?「說謊」的確是身為新聞從業人員最不應該的事情,但是事情已經複雜化,況且,個人覺得,以觀眾的角度來說,該財經主播在新聞台上就已經「説謊」,後續的口誤道歉,只能算是「圓謊」或「更正報導」;以主管而言,這是雙贏的作法;以該財經主播而言,個人覺得這也是挽回朋友工作與情分應該負起的責任,儘管這「說謊」十字架可能永遠背負著,這也是應該的。
正義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就像前段所說的,為了正義是否可以拋棄其他的美德與本份嗎?新聞工作者常常會遇到這類的衝突,如商業主流民意與正義報導相衝突,是否還能一昧追求正義,而不報導聳動的八卦消息?又如統計與心理的陷阱,同樣的事實,「百分之八十的人同意」與「百分之十的人完全不同意」這兩句話感受就不一樣。如果沒有看見全貌,可能會被有心人士誤導。尤其我們相信新聞的專業,如果新聞沒有了公平正義,遠比沒有新聞來得可怕。
正義也是真實事件(或人)背後的真相。很早很早,這齣政治影集就想要導出一個足以讓觀眾更能了解候選人的電視辯論方式,既要真實、又要專業、更要符合社會正義,然而努力了好幾個月後,終因曲高和寡,被否決了。也許下一季會有轉機吧。
說了那麼多嚴肅的話題,別忘了,這也是齣喜劇。喜感隱藏在新聞流程壓力下的苦中作樂,更明顯地是劇中主角的愛情故事。從一開始,兩個主角冤家的聚頭以及衍生的簡訊鬧劇,還有其他配角難解的三角愛情。這些專業到令人脫帽致敬的新聞工作者,處理愛情這件事卻都是一蹋糊塗,令人啼笑皆非。也許這樣的反差,讓劇中的人物更可愛吧。可喜的是,第一季的最後一集都已經相互告白,希望下一季會有好的結果。應該不會把愛情當做像是其他八卦影集來寫吧,畢竟這並非本劇的重點所在。
說到這影集,絕對不能不談那位女大學生在第一集的問題:「為什麼美國是世上最偉大的國家?」,Will主播給大家的當頭棒喝,以及最後一集的畫龍點睛,連成一氣,令人絕倒。
個人也真心推薦這部影集,無論您屬於哪個政黨,都會喜歡這齣影集的,並深受啟發。
2013年1月1日 星期二
Bunheads心舞-芭蕾 青春 婆媳 勵志喜劇
一開始以華麗的歌舞女郎豋場,心裡還懷抱著能當個發揮舞蹈天份的舞者的夢想,卻連試跳都沒有,就被面試者刷掉了。也許是體會年華不再(雖然才25歲),也許想要遠離狹小破舊的公寓,也許被酷斯拉的故事所感動(把蝸居的怪獸說成美麗的傳說,我想很多怪獸都會感動吧),馬上嫁給了第一次約會的有錢人,搬到美麗的加州海邊小鎮-天堂鎮。
在還沒有來得及愛上丈夫,第二天就車禍過世了,留下了嚴肅、排斥的婆婆與龐大財產給他,包括一間舞蹈教室。這樣屈折離奇的開幕,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然而,個人覺得結構有些鬆散,正如標題所寫「Bunheads心舞-芭蕾 青春
婆媳 勵志喜劇」,除了第一集為了介紹主角與引出觀眾興趣,有很多戲劇化的劇情之外,還有一集是關於舞台編導,另一集關於山上神秘富商,然後還有舞蹈教室那些青春少女的練舞過程,以及打工、學校、選角、意氣之爭、節日表演等等。再加上婆媳問題、婆婆男朋友、喪禮、咖啡店與服飾店的過節等等,幾乎全靠女主角穿針引線,獨挑大樑。個人覺得太雜了些,為了一些不甚必要的伏筆,在集數過少的狀態下,有些捉襟見肘的窘境。
這位得過兩次TONY AWARD的女主角,表現也不負眾望,在這充滿戲劇性的影集,運用百老匯式的誇大的表情動作、機關槍的說話技巧,跟老牌明星Kelly Bishop演出一段段精彩的婆媳過招。而這影集也被賦予重任,甚至將類似觀眾群的「Jane By Design設計人生/簡,不簡單」給排擠在外了。
除了情節安排上的問題外,個人覺得值得一看,若還想看女主角發揮更多的演技,可以繼續追下去看看第二季,應該會有更多笑中帶淚的演出,個人覺得值得期待的。
2 Broke Girls追夢女孩-充滿性暗示的勵志喜劇
與「Anger
Management抓狂管訓班」一樣屬於情境喜劇,但是「2 Broke Girls追夢女孩」話題尺度顯然就開放很多,可以說「三句不離性暗示」,所以本劇應該不是普遍級的。
兩個個性、背景完全不同的女孩:Max(Kat Dennings扮演)生在窮人家庭,而Caroline(Beth Behrs扮演)生在富人家庭,但同樣都幾乎破產或面臨破產,也同樣在小餐廳打工所引發的趣事。從認識到了解,再到一同為創立蛋糕店而奮鬥。其中Max出身卑鄙,言語自然粗俗,一開始Caroline對這些雙關語還很羞澀,後來也駕輕就熟了,看來,厚臉皮真的是練來的。
性暗示的雙關語是本劇的特色,樂觀是這兩人的態度,堅實的友誼是本劇的主軸,愛情則是陪襯,而勵志則是附屬。輕鬆不落俗套,是看這部戲後的感覺,像是他們後院還養了一匹馬(叫做栗子)耶,為了這匹馬還引發了不少事情,如託人照料、接回、找人蓋馬廄等等,還在第一季的最後一集,帶著兩個美女進市區哩!
如果像要找個輕鬆無負擔的喜劇,推薦可以看看此劇。對於想要了解性暗示或俚語的用法,此影集絕對是最佳選擇的。不過,用的時候可能要自己斟酌注意喔,造成性騷擾就不好了。
(PS:目前演到第二季將結束了,應該還有第三季喔。)
Anger Management抓狂管訓班-嚴肅話題的歡笑喜劇
這是一個敘述Chalie
Goodson(Charlie Sheen飾演)從職棒生涯退休後,轉換到專攻憤怒管理的心理醫生的情境喜劇。直接翻譯應該為「憤怒管理」,轉譯為比較喜感的「抓狂管訓班」。個人覺得應該是前者比較貼切,因為整部戲雖然主軸是憤怒管理的團體治療,但是當然還包括了很多生活週遭人事物的問題,比如說,他也有心理醫生來治療自己的心理問題,前妻與女兒的生活雜事等等。但若真的沿用直譯名,說不定很多人都不想看了吧。
據說這影集是Charlie
Sheen的封戲之作,讓這部戲未演先轟動,很多人爭相目睹這位出道已久、富有喜感的演員所演的最後作品,是否能成為他最後的代表作。以目前第一季的成績來說,算是一個很不錯的開始。
還沒看過評論與簡介,就看了這部影集,原以為是個比較有教育意義的嚴肅影集,一看才知道是個不折不扣的喜劇。至於教育的成分,都隱含在其中,稍不注意就錯過了,像是控制憤怒的步驟與一些心理學家的理論。如果要知道如何管理憤怒,當然不是看這部戲可以知道一切的。也由於是喜劇,治療過程的失控,也是常有的事情,所以也不能做為依據吧。
憤怒的原因有很多,話題尺度也蠻廣的。性、暴力都在其中,但還在「闔家觀賞」的範圍內。由於是情境喜劇,談到比較敏感的性話題,心理醫生與前妻都還比較羞澀一些,主角就自然多了,不過,個人覺得這才是可愛之處。另外,在監獄的團體治療中,可能是放得開的關係,內容顯得更搞笑的多。
主題雖嚴肅,可能會喪失一些觀眾群,但主角搞笑的功力,實在令人佩服,相信能看過一集的人,應該很喜歡接著看下集。所以,如果能保持下去,相信這影集可以長長久久喔。
訂閱:
文章 (Atom)